土木星12月下旬合成聖誕之星 冬至觀賞800年天文奇景 聖誕節臨近之際,今年地球上空將出現天體奇觀,木星與土星將在12月下旬靠近,形成狀似「聖誕之星」(Christmas Star);美、港、台可於冬至晚(12月21日)觀賞。
維也納猶太教堂附近遭恐襲 教會籲信徒抵抗分化力量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11月2日晚上發生連環恐襲,有槍手持自動步槍在教堂附近6處地方發動襲擊,至少5人死亡包括1名槍手1名華人,另有中國公民受傷。奧地利總理斥恐襲是文明與野蠻之間的鬥爭,教會呼籲信徒抵抗分化力量。
發展國兒童疫情下停課 老師社交群組錄音教學 新冠肺炎持續近一年導致全球教育危機出現,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統計全球三分一兒童 在疫情蔓延學校關閉,實體及網上學習亦限於資源和技術令學童學習停滯;有老師藉WhatsApp、電視突破限制。
古巴親政府領袖否認「五餅二魚」神蹟 掀「我信聖經」護教運動 阿利達·萊昂(AllidaLeón)發起這項活動以來,標籤#YoCreoEnLaBiblia(我相信聖經)在古巴的 Facebook上已經成為一種趨勢。
宣明會調查:疫情九成受訪兒童情緒受困 世界宣明會在13個發展中國家進行聚焦小組訪談(Focus group),訪問101名兒童及青少年了解冠狀病毒對其影響。調查報告顯示,91%受訪者感到焦慮或不安,75%受訪者認為保持社交距離相當影響情緒,但仍希望為對抗疫症全球大流行而出一分力。
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籲領袖遵上帝創世觀減氣候危機 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(COP 25)12月2日至13日在西班牙馬德里(Madrid)舉行,商討減緩排碳、提高世界衛生等議題,有基督教組織倡議新興的基督徒領袖,以聖經為基礎作出改革。
香港洛桑氣候會議 基督徒當「氣候難民」救地球 洛桑運動「關愛受造世界與福音」會議近月在港舉行,主題為「一同歎息迎向更新」,美國惠特沃思大學(Whitworth University)副教授約拿單‧穆爾(Dr. Jonathan Moo)從神學解讀生態保護的意義。
國際環保協議簽訂35年 教宗盼培育人才應對未來世界 關注臭氧層變薄問題的《蒙特利爾議定書》簽訂近35年,《蒙特利爾議定書》締約方第31次會議11月4日至8日在羅馬召開,教宗方濟各致信函肯定成果,並盼望培育政治、科學和經濟人才帶領世界應對全球暖化。
埃塞俄比亞總理獲諾貝爾和平獎 促宗教和解止戰火 諾貝爾委員會上月公佈,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頒予基督徒埃塞俄比亞總理艾哈邁德,表揚在其上任不足兩年迅速結束國家長達兩年的暴力衝突,促使穆斯林、基督徒和解。
斯里蘭卡爆炸案近一月 教堂重開彌撒 斯里蘭卡復活節連環自殺式爆炸發生近一個月,當地天主教堂12日重開舉行恐襲後首次周日彌撒。民眾進入教堂前須出示身分證及被搜身,教堂附近除了禁止停車,亦有大批手持自動步槍的士兵及警員巡邏。